袁庆志
新中国兽医科技事业前行的每一个脚印,都浸透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原所长袁庆志就是其中的一员。把个人的奋斗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袁庆志留下的不止是无数科研成果,更有一种精神一脉相承。
满腔热血 科技报国
袁庆志求学和刚刚毕业之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年代,作为一名热血青年,袁庆志目睹了同胞惨遭奴役和蹂躏。屈辱与仇恨促使他暗自下定决心、勤奋努力,力争尽快地把技术学到手,一俟日本侵略者被赶走后,建立起自己的兽医研究机构时,为祖国畜牧兽医事业作出贡献。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日夜夜盼望家乡光复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袁庆志高兴得彻夜难眠。
1947 年,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东北行政委员会于1947 年冬委派陈凌风筹建家畜防疫所,袁庆志即应聘参加筹建工作,接收了缺门少窗及水电装置破坏殆尽的原伪满哈尔滨家畜防疫所。经过大家齐心努力,艰苦奋斗,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48 年6 月1 日正式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疫所(即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在成立之日,陈凌风率领全体技术人员到解剖场,并责成袁庆志开第一刀,放了一头猪的血,宣告家畜防疫所开始启动。
家畜防疫所建立后,袁庆志将满腔的热情化作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兽医科技事业的发展上来。
那时的华夏大地,各种动物疫病泛滥,由于急需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耕牛。而因为牛瘟每年死亡的耕牛达几十万头。当时使用牛瘟脏器苗是预防牛瘟的唯一有效措施,但是制造这种灭活苗,不仅需要大量牛只,成本高昂,而且免疫期只有半年。应用这种方法来大规模防治牛瘟,显然是极其困难的。
从1949 年开始,袁庆志和他的同伴对抗牛瘟疫苗进行了多次改进和研究,终于研制成功了牛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在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经实验室试验成功以后,为了尽快解决某些易感性大牛种的免疫,袁庆志立即率领课题组同事,以保温瓶携带毒种深入西北地区进行区域试验,获得极大成功,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在1952 年召开的第二次牛瘟防制会议上专题研究了消灭青藏高原牛瘟问题,会上决定对牦牛犏牛等全部采用这种安全有效的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经农业部有关领导组织兽医人员,在青藏高原支起帐篷,现地制苗,直接进行牛只的预防接种。这样从一个牧区到另一个牧区的推广应用,至1956 年完成了全国消灭牛瘟的任务。从此以后,国内未再发现牛瘟发生的迹象。在我国牛瘟的消灭过程中,袁庆志所创制的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兔化弱毒疫苗起到了关键作用。
孜孜不倦 屡建奇功
在研制牛瘟疫苗的同时,袁庆志还承担了多项疫苗的研制工作。
攻克猪瘟。猪瘟是猪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80%~9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 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到20 世纪50 年代,世界各国多采用猪瘟结晶紫疫苗预防猪瘟。这种疫苗的生产成本高,免疫力只有70% 左右。
1954 年,袁庆志从毒力较强的兔化弱毒,又通过兔体进行快速继代,传到50 代后,毒力明显减弱。通过现地大量试验,证明对预防猪瘟安全有效。后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指示,将此弱毒移交中国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继续进行试验研究。猪瘟兔化弱毒苗从1956 年已开始推广应用。但当时利用大兔制苗的产量低,一只大兔仅能生产300 头剂疫苗,而且有的地区兔源缺乏,难以满足猪瘟防疫的需要。为适应我国养猪业的大发展,迅速控制消灭猪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大量生产弱毒疫苗的方法。
袁庆志于1957 年开始利用猪瘟兔化毒对牛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它增殖病毒来试制牛体反应疫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种牛体反应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力与猪瘟兔化毒本身完全一致,大小猪均可应用,注苗后第四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可达19 个月。由于它产生免疫力快,可用于疫区的紧急接种,来扑灭猪瘟的流行。应用这种方法可制湿苗和冻干苗,而且产量高,一头2 岁犊牛可生产约10 万剂疫苗,成本低,方法简易,节省人力物力,是一种极其优越的制苗方法。
袁庆志在工作中
这项成果不仅在生产上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学术上还证明了猪瘟兔化弱毒可在牛体内增殖,感染的牛只不产生任何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从而为利用隐性感染动物制造反应疫苗创出了一条新途径,也为研制牛源细胞苗提供了启示。
遏制羊痘。1953 年,袁庆志承担了羊痘弱毒苗的研究,为尽快研制出成本低、产量高和免疫原性好的羊痘弱毒疫苗,袁庆志首先仿照印度学者用鸡胚传代方法,将病毒接种于鸡胚的绒毛尿膜上,使其生长增殖,一连做了5 次试验,都与印度学者所得的结果一样,无法成功。袁庆志详细分析了试验数据,认为病毒从羊体转到鸡胚,生存条件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病毒不能适应可能是鸡胚传代失败的原因。因此,他设计出缓慢适应办法,以利于病毒传代。课题组按照这一设想,以羊体→鸡胚→羊体→鸡胚→鸡胚的方式反复试验,病毒终于在鸡胚传代下去,获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生产条件,先后研制出“羊痘鸡胚化弱毒通过绵羊反应毒湿苗”、“羊痘弱毒蛋白筋胶苗”及“羊痘弱毒冻干苗”等系列疫苗。袁庆志所培育成功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比国外通过其他途径培育出的羊痘弱毒疫苗早10 年左右,而迄今尚未见到国外通过鸡胚培育出羊痘弱毒疫苗的报道。
除上述几项大的疫苗外,袁庆志还相继研制成功了猪丹毒F Ⅱ系弱毒苗、猪伪狂犬病冻干苗,为上述疫情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学界大家 做人楷模
袁庆志从事兽医免疫学研究工作40 余年,主持研究牛瘟、猪瘟、羊痘、猪丹毒和伪狂犬病等多种疫苗,都获得了成功。其所以能够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治学严谨。“科学研究必须有严谨的思想和严肃的态度”,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并和同事共同严格遵守的人生格言,凡是了解袁庆志的人,对他的严谨精神没有不表示钦佩的。
他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去牧区和农区调研,在浙江、四川、江西、江苏、山东、河北和吉林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为取得第一手可靠的试验数据,凡是力所能及的他都要亲自动手,不管畜舍有多少粪尿泥水,他都经常进去观察实验动物;不管实验动物多么脏,在必要时,他都亲自动手测温。体温反应是判断试验感染程度和病毒分离的重要依据。对于实验动物的测温,他始终一丝不苟,一旦发现测温人员不负责任,他不仅严厉批评而且要重新测定。对那些严肃认真的工作人员,他更是倍加赞扬。
在猪丹毒弱毒进行区域试验时,袁庆志带着课题组同事到浙江搞试点。一次要做上万头猪的试验,试点很分散,必须依靠当地兽医和防疫人员密切配合。他自己抓了一个试验点,认真地和防疫员一起给每头猪注上了苗,每天还要逐户登门检查注苗猪的反应。老百姓曾赞扬地说:“你们对猪真关心啊,每天都要看一遍”。袁庆志去各户进行注苗猪检查时,总是要随身携带一些青霉素,一旦遇到潜伏猪丹毒的猪只发病时,立即予以抢救,不使老百姓受到损失。
在袁庆志主持的猪丹毒弱毒苗刚刚进行扩大区域试验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袁庆志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被看管起来。他主持的研究工作被接管了。1969 年4 月,袁庆志被通知立即去南京。当时,南京兽医生物制品厂正在利用F Ⅱ系菌种生产疫苗,同行者事先告诉他,南京厂生产的丹毒苗在春防中出现了不安全问题。袁庆志经过周密思考后,决定带上“文革”前他自己选好的F Ⅱ系菌种去南京。在南京兽医生物制品厂,他认真地查找不安全的原因,从选择菌种到生产疫苗的各个环节,一项不漏地进行检查。最后终于查明,是由于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选送的菌种中,混进了毒性大的细菌,增强了毒性,南京厂又没有把握好认真选种这一环节,因而出现了问题。袁庆志拿出自己带来的F Ⅱ系菌种,蹲在厂里监视生产了十几批疫苗。这些疫苗供给江苏、上海和山东等地的1969 年秋防使用,没有发生任何不安全问题。后来,他与南京厂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的同志组成工作小组,到上海和苏北地区在春防中发生使用疫苗不安全的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证明FⅡ系疫苗安全有效,从而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遵循科学实验的规律而敢于坚持真理,这就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也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