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超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教育» 专家学者» 农科英才

胡志超

【字体:

  接触过胡志超的人都会连说几个“想不到”:想不到这个科研有为、声名在外的大牌专家,对人竟是如此平和;想不到他手下的科研团队竟然吸纳了10 多个20 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先后在种子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作物收获等技术领域研发出了20 多种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想不到他对年轻同志呵护有加,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予以充分的尊重。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农机科研工作的希望就在他们身上。”

  坚定信念 对农机科研矢志不渝

  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后60 多年里,经历了起起落落的发展过程。胡志超考大学时选学了农机专业,当时农机行业非常热门,考入农业大学这个专业要比其他专业高出几十分。但待他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农机行业就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发展相对低谷期。

  在行业发展低谷期,科研经费少、科研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单位人心涣散,处境非常艰难。他在做种子加工流水线交钥匙工程项目时,为了节约开支,自带铺盖,七八个研究员、高工挤在一间房里;在做盐城种子加工流水线项目时,也是自带铺盖,没有经费雇人,深更半夜叫上爱人一起帮忙卸货,将3 岁的小孩丢在家里。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的许多同龄人都跑了,有出国的,有进国家机关从政的,有进大学当教授的,也有改行从商的。胡志超当然也有不少机会可以放弃自己学习和从事的专业,另择它门、另谋高就。但是他没有,他坚信民以食为天,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因此,他爱所学,矢志不移。无论行业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工作多么艰难,无论待遇多么低下,他服务“三农”之心不改,振兴农机之志不移,始终潜心科研,团结和带领科研团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研发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赢得了全所职工的敬重,也赢得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刻苦攻关 新农机研发赶超国际

  1998 年以来,针对我国种子加工设备长期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大量依赖进口问题,胡志超带领创新团队,通过研产用结合、优势互补,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嫁接,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互动,研究开发与组装集成并重,吸纳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成功地主持研究开发了双风系自平衡式风筛选、精细化自平衡式比重选、窝眼精选机、智能化包衣机、包衣后烘干机、圆筒分级设备和智能化丸粒化等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种子加工关键技术设备,为提高我国种子和粮食加工整体技术水平,实现“进口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上述科研成果已成为我国种子加工设备市场的主体和主导产品,国内市场覆盖面已达40% 左右,并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以色列、泰国、巴基斯坦、朝鲜、多米尼加等国。近5 年来,加工种子总量达60 多亿公斤,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亿元。2002 年以来,胡志超主持完成了“盐城市种子公司5 吨/ 小时种子加工流水线”、“农业科学甜菜所1 吨/ 小时甜菜种子加工流水线”、“江苏洪泽湖农场3 吨/ 小时水稻种子加工线”设计与建造等交钥匙工程项目,其整体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造价仅为进口设备流水线的1/3—1/2,具有较大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对提高我国种子加工成套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胡志超正在带领团队成员开发12吨/ 小时高效种子加工设备和种子光电精选及按粒包装等高新技术设备。在种子加工技术领域先后获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志超(右)在工作
 

  2005 年至今,为了破解制约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的机械化收获问题,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了4HLB—2 型挖拔组合半喂入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和4H—1500 型和4H—800 型两种分段收获模式下的花生收获机及4HZB—2 型半喂入花生摘果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豫、鲁、冀、苏、皖、鄂等多个省份得到良好推广应用,为促进我国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大大缩短了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与发达国家的研发差距,同时也为甘薯、大蒜、洋葱、胡萝卜等土下果实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与装备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该成果先后获农业科学2009 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和2010—2011 年度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这是中华农业科技奖设立以来首个获得一等奖的农机装备研发类项目。

  在学科建设方面,他通过实施各种科研项目和与企业合作开发,使其所负责“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科研中心”的学科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拓展,不仅使“种子加工”和“根茎类机械化收获”的优势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与巩固,而且使“数控干燥”、“食品微波冻干”、“果蔬产地加工处理”、“有机肥工厂化生产”等技术与设备研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还紧扣需求热点,开辟了“果蔬超声波与臭氧组合清洗技术设备研发”、“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丘陵山地轻简型稻麦联合收获”等新领域。

  科研与开发的丰硕成果在给胡志超个人带来荣誉的同时,也使得南京农机化所成为国内公认的花生机械化设备研发权威机构。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一举成为“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依托单位,胡志超亦被聘为机械研究室主任兼岗位专家和执行专家组成员。

  以德为先 传承为科学献身精神

  搞科研,尤其是搞农业科研,一定要深入生产实践、深入田间地头。胡志超每年都有2 个多月在田间,为做一条流水线,有时在基地一待就是70 多天。熟悉他的人,都戏称胡志超是“拼命三郎”、“工作狂”。他每天都要工作10 多个小时,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每天晚上11 点才离开办公室,只要在南京过春节,正月初一也会在办公室忙工作。

  他的精力和心思全部在工作上,很少顾及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和教育孩子,对家人的亏欠实在太多。2004 年冬天,他爱人胃大出血,住院10 多天,出院第二天,他为了抓紧做好在黑龙江的科研项目,把爱人托付给邻居就出差去了。在领导和同事眼里,胡志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同志和好领导。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待人诚实、做事踏实、认真负责、讲究信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坚持苦在之先、干在之前、以身作则;在完成国家项目和对外协作研发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恪守职业道德,高质量完成好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协作单位的广泛好评。他连续多次被评为省、院、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干部和文明职工等。

  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他注重老中青优势互补、互动互进,提高学历与提高能力并举,为大家创造各种学习、实践、交流和研讨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大家的学识和技能,逐渐地造就了一支凝聚力强、创新优势显着、能打硬仗的创新团队。2010 年他领导的科研团队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在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众多的荣誉后,胡志超谦虚地说,在20 多年的农机科研生涯中,只是尽己所能,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份内事,的确没有什么“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上级把这么多荣誉授予他,这是对“三农”工作和农机科研的高度重视,更是党和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在科学研究的大道上,胡志超珍惜荣誉、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甘愿为农机科研事业奋斗一辈子,用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

TOP